
有人说王二妮是陕西最优秀的歌手,大家怎么认为?
这话说的有点大,人家古月唱的要比她好。她只是金光大道走出的一个陕西娃代表,我全民k歌发表一千六百首歌了,只是像我们秦腔一吼一声的目的。而她商演出国有团队打造包装造势。
除了阿宝,还有谁是唱陕西民歌出名的?唱地方民歌容易出名吗?
王宏伟唱民歌很棒,全能。
有哪些经典的陕北民歌?
陕北地区是中国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黄土高坡》等。
当然优秀的陕北民歌还远不止这些。
在陕北是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吗?
第一节 陕北民歌的悲剧情感
如果有人问我,陕北民歌起源于何?我个人回答是:陕北民歌起源于苦难。从根本上说,陕北民歌就是一种苦难的艺术。是人们在苦难的环境,苦难的生活中抒发出的一种苦难的情感。因而,从总体基调上说,传统民歌是悲情的。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
“女人忧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
何以解忧,唯有民歌。这是世世代代陕北人唱民歌的最初动机。陕北民歌就是他们从心底里呐喊出来的对世道不平的控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的悲剧离不开社会的悲剧、家庭的悲剧和爱情的悲剧这三个大的方面。社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客观环境,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命运。家庭,则是一个人寻求温馨和逃避苦难的港湾。如果这个家庭是幸福的,那么,在无论多么苦难的环境下,人们也能在家庭里找到一丝的温情和安慰。但如果这个家庭是不幸的,温情和安慰反而会变的冷清与凄凉。爱情是异性之间寻求沟通与契合的一种焦灼与渴望。一个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求着这样的沟通与契合。沟通顺畅就是幸福,沟通受阻则为痛苦。
有类于此,陕北民歌的悲剧性也可分为:社会悲剧、家庭悲剧和爱情悲剧三个方面。
一、社会悲剧
陕北民歌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悲剧主要表现在:
其一是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不幸与苦难。
民国那十八年,
跌了个大年馑,
高粱面刷糊糊,
三天喝两顿。
可怜实可怜,
可怜我没有钱,
量二升秕欠欠,
一风吹上天。
喊一声乡长哥,
我要卖老婆,
你看我这穷光景呀,
实在没法过。
(《卖老婆》)
陕北多旱灾,颗粒无收的人们在无以度日的情况下,只好靠卖老婆来维持生计。也正是因为陕北多旱灾,陕北民歌中才有许多祈雨歌,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悲剧。
天高了,地干了,
地上的庄稼火烧了,
受苦人的心里煮汤了。
头顶的云,快点生,
不声不响下脱笼,
和风细雨,救呀救万民。
(《祈雨调》)
其二是地主、豪绅、反动军阀的剥削和压榨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和苦难。这方面的内容在陕北民歌中多有反映。如:《揽工难》《五哥放羊》《受苦人为啥要闹革命》《长工苦》《地主长的是虎狼心》《国民党害人精》《最狠不过东家心》《旧社会咱穷人过的是啥生活》《炭沫子泪汪汪》……
现详举一二加以说明。
年年揽长工,干的是牛马活,
缺吃少穿累账多,光景无法过。
三月断了粮,顿顿是苦菜汤,
大人饿病娃娃哭,心里好难怅。
全家一块被,净炕没铺的,
六月天晒脊背,翻穿老羊皮。
天冷衣裳薄,窑破冷风戳,
娃娃精尻炕头儿坐,浑身打哆嗦。
(《旧社会咱穷人过的是啥生活》)
这首民歌从吃、穿、住、行几个方面诉说了旧社会的穷人,虽然“年年揽长工,干尽牛马活,”却“缺衣少穿累账多,光景没法过”这样的一种悲情的生活图景,从而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是穷人受苦受难的根源。
炭沫子下了巷,
两眼泪汪汪,
嘴里叼着油葫芦灯,
脊梁上背着大箩筐。
身子压成背罗锅,
腿子变成红柳棒,
挪一步来晃三晃,
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淌。
巷道里头像地狱,
黑咕隆咚胡乱撞,
炭沫子的性命没保障,
巷道走火全烧光。
东家不给买棺材,
席子一卷埋在后山梁,
你说凄凉不凄凉,
实在太凄凉!
(《炭沫子泪汪汪》)
这就是炭沫子的悲惨的一生,这样的生活何止泪汪汪,简直是血淋淋。
其三是耍赌博、抽洋烟和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现象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不幸。
赌博总是和愚昧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越是愚昧落后的地方,赌博之
风就越盛行。陕北自古山高沟深,闭塞蒙昧。再加上陕北属大陆干旱气候,春夏季节短,秋冬季节长。这样的气候也就决定了陕北人农忙时间短而农闲时间长。到了秋末深冬,许多人闲来无事,就聚集在一起靠耍赌博来消磨时光。有的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所得到的一点收获往往在几天内就被输得一干二净,更有甚者还会因赌博而负债累累。赌博,给无数人带来了不幸,也导致了许许多多家庭悲剧。
有关赌博的陕北民歌有《耍赌博》《赌博汉》等。
我老六好赌博,
生就一把麻将手,
垒长城打扑克,
跌骰子梦和推牌九,
样样耍法咱清楚。
我老六胆子大,
上了赌场谁不怕,
嘴上能心里松,
这辈子只怕一个人,
就是那老婆我不敢撑。
头回赢二回输,
老婆跟前发赌咒,
我要再耍叫龙抓,
我要再耍让鬼拉,
我要再耍鞋打嘴,
我要再耍你当妈,
贼汉赌咒驴放屁,
老婆不信咱。
(《赌博汉》)
“正月里来是新年,清朝兴了个种洋烟”。洋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不幸。当然,陕北人也很难幸免于难。正如一首陕北民歌所唱的那样:
人人为病抽洋烟,
一病未好百病犯,
腰子曲得像笼袢,
头儿直往地下钻。
陕北民歌中有许多反映种洋烟和抽洋烟的民歌。如:《种洋烟》《抽洋烟》《烟鬼自叹》《劝世人莫再抽洋烟》。现举其一:
正月初一头一天,
二流子学会抽洋烟,
手里头没有一分钱,
忙给邻家哥哥来拜年。
打一个活牙洋烟瘾,
老哥老哥叫几声,
老哥老哥快救命,
洋烟给上三二分。
要下洋烟把家还,
上炕铺下一条毡,
灯瓜瓜紫圈圈,
洋烟泡泡平沿沿按。
二流子洋烟抽上瘾,
三天两头胡折腾,
打婆姨骂娃娃,
眼窝变得瓷瞪瞪。
先卖了房子后卖了地,
临完完记起卖婆姨,
老婆娃娃跟上人家走,
二流子抱住光胳膝。
(《抽洋烟》)
如果说赌博损害的是一个人的家产,抽洋烟摧残的是一个人的身体,那么封建迷信侵害的就是一个灵魂。人因愚昧而迷信,又因迷信而愚昧,如此往复循环,悲剧自然产生。无论是《女娃算卦》决定一个女人的命运,还是“祈雨求神”来盼望风调雨顺;无论是宣传“穷的富不了,富的穷不了”和“升官发财天注定”这样的宿命论,还是抱怨“不怨不恨财福过,但怨自己命太薄”和“荣华富贵命里生,我妈妈生我是苦命人”这样的天命论……这都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种愚弄,一种麻痹,其目的无非是使他们处于苦难而又甘于苦难。
二、家庭悲剧
幸福的家庭各各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导致家庭不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悲剧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旧时的陕北,导致家庭不幸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贫穷。因为贫穷,人们才不得不《走西口》《揽长工》《下煤窑》;也正是因为贫穷,许多人才不得不《刮野鬼》《卖老婆》《卖媳妇》《卖娃娃》。
可怜实可怜,
可怜没有钱,
买了二斗秕荞麦,
没推下二斤面。
逃荒也不行,
守家更不成,
想前想后无法办,
骨肉分离下决心。
大的七八岁,
二的是五六岁,
撂下那个怀抱抱,
谁要就卖给谁。
(《卖娃娃》)
疾病或其他灾祸往往会导致幼年丧父或中年丧偶,因而给家庭带来
了无穷的悲伤和痛苦。所以才有《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所以才有《小娃遭后娘》《媳妇哭冤魂》。
小白菜,叶叶黄,
三岁的娃娃没了娘。
跟着爹爹全好过,
就怕爹爹娶后娘。
娶个后娘三年整,
添个弟弟比我强。
弟弟吃面我喝汤,
有心不喝饿得慌。
端起碗来泪汪汪,
喝着面汤想亲娘。
亲娘想我一阵风,
我想亲娘在梦中。
弟弟南学把书念,
我花一分万不行。
白天听见野鹊叫,
黑夜听见山水流。
有心跟着山水去,
又怕山水不回头。
(《小白菜》)
“父权、夫权、族权”从身体上到精神上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是导致妇女家庭悲剧和人生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旧时的陕北有一句口头禅:“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新娶回来的媳妇就是公婆丈夫手里的一团面,什么时候把她挤压到方圆软硬随心所欲的时候,这个媳妇才能算是一个孝敬的媳妇。因而,在那时媳妇受折磨就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就难怪,在陕北民歌里有不同版本的媳妇受折磨:《媳妇受折磨》《媳妇受苦难》《刑炼媳妇》《童养媳妇坐了监》《四姐挖菜芽》等。
正月里来女看娘,
还有一日忙,
请人唤客没空去,
叔子你回去,你给妈妈说。
三月里来女看娘,
还有一日忙,
清明寒食没空去,
叔子你回去,你给妈妈说。
五月里来女看娘,
还有一日忙,
锄地搂草没空去,
叔子你回去,你给妈妈说。
七月里来女看娘,
还有一日忙,
洗浆衣服没空去,
叔子你回去,你给妈妈说。
十月里来女看娘,
还有一日忙,
娃娃大人没穿上,
叔子你回去,你给妈妈说。
腊月里来女看娘,
瓦罐荞面驴驮上,
二两冰糖我拿上,
右手托在娘身上,
左手摆在灵棚上,
叫声娘来又一声娘,
一起来尝冰糖。
(《女看娘》)
三、爱情悲剧
陕北情歌是陕北民歌的精华。在古今中外情歌的汪洋大海中,它是一簇以血泪浇灌、带着泥土气息、散发着山野风味的红艳艳的山丹丹;它是陕北高原特定地域环境中融性爱、情欲和原始的野性为一体的奇特而悲壮的爱情史诗。大胆、泼辣、率真、粗犷,往往是赤裸裸、火辣辣、酸溜溜地表达一种情愫和愿望。它那扣人心弦、勾人魂魄的唱词,酸中带野,野中带爱,爱中寄情,唱出了陕北人豁达、质朴、豪爽的性格和直率、和蔼、淳厚的气质。它像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坬坬、沟沟岔岔……
然而,由于陕北民歌的总体基调是悲情的,陕北人民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前提的包办婚姻的婚姻制度下,青年男女很难找到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这就为陕北民歌中的爱情悲剧奠定了社会的、历史的、时代的基调。
有相爱而不得的爱情悲剧:如《兰花花》《这么好的妹子见不上面》《我和干妹妹隔道河》《咱们俩的婚姻人搅乱》《女儿歌》《闹离婚》等。
满天的云彩风吹散,
咱俩的婚姻人搅乱。
有心给你说句话,
媒婆子站在当旮旯。
韭菜开花旮旯旯稀,
找不下好汉受人气。
(《咱俩的婚姻人搅乱》)
小小灯光照夜明,
低头进了洞房门,
瞟眼看见奴丈夫呀,
提起我自身好伤心,
嫁个老头公。
坐在炕上眼泪掉,
身上好比凉水浇,
寻个男人人耻笑呀,
满脸的胡子赛呀赛猪毛,
怎个儿能过到老
…… (《闹离婚》)
有相思之苦的爱情悲歌:如《盼五更》《想你哩》《想哥哥想得没办法》《想妹妹想得眼窝窝花》《难活不过人想人》。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
想起我的小妹妹好心慌。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
三月起走了到如今,
难活不过人想人。
三封书来两道子信,
知心人不来因为甚?
(《难活不过人想人》)
想你念你见不上个面,
流着眼泪常想念。
前半夜想你睡不着觉,
后半夜想你灯点着。
(《再不要倒照我留想头》)
有相别之痛的爱情苦歌:
人凭衣衫马凭鞍,
婆姨凭的是男子汉。
棉花地里种芝麻,
哥哥走了没盛法。
(《哥哥走了没盛法》)
大风刮起碎游游沙,
活格睁睁扔下妹妹你走呀。
手扳住马鞍脚踏住镫,
还有两句知心话儿没说尽。
双手手握住妹妹的大麻辫,
这回回撒脱多会儿见。
布衫衫撕成个汗溻溻,
你不叫走来也没办法。
(《活格睁睁扔下妹妹你走呀》)
陕北民歌中描写男女送别之苦的民歌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自然应该是《走西口》和《送大哥》了,这两首离别情歌许多人早已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再赘举了。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声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礼记·乐记》)
在悲情性的陕北民歌中,那些倾诉人生苦难与不幸的民歌多为“哀心感者”,因而其声“噍以杀”。这类陕北民歌,其曲哀伤、悲凉,其音低沉、幽冷,如秋风萧飒,如冬雪迷茫。听来给人一种冷漠感,沧桑感,苦涩感和沉重感。而那些控诉世事不公,人间不平的民歌则多为“怒心感者”,因而其声“粗以历”。这类陕北民歌,其曲粗暴、愤激,其声严厉、急切,如春雷激荡,如夏雨暴烈。听来给人一种焦灼感,不平感,忧虑感和毁灭感。自然,那些表现爱情悲剧的民歌多为“爱心感者”,因而其声“和以柔”。这类陕北民歌,其曲温和、委婉,其音柔美、舒缓,如春雨缠绵,如秋阳和暖。听来给人一种凄婉感,亲和感,阴柔感和抚慰感。